转自:林草科技推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关于印发《林草科技
进兴安活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科推字〔2023〕5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关于支持大兴安岭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大兴安岭集团林草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大兴安岭地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司组织编制了《林草科技进兴安活动方案(2023-2025年)》(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林草科技进兴安活动方案(2023-2025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
2023年2月10日
附件
林草科技进兴安活动方案
(2023-2025年)
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支持大兴安岭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牵头,组织局科技口相关单位和六所林业高校以及相关省级林草科技管理部门与大兴安岭集团联合组织开展林草科技进兴安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树牢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理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科技创新摆在集团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树立科技创新第一先导理念,营造创新引领发展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森林“四库”建设,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集团要将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理念融入到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形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总体态势。二是制定《大兴安岭集团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全面加快推动科技发展步伐。三是通过组织研讨会、培训会以及生态文明高端论坛等方式,大力宣传弘扬科技创新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四是探索实施科技助理制度,组织科研院校科技工作者下沉到林业局,担任科技助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五是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挂职锻炼、业务交流、出国培训等多渠道,多途径为大兴安岭集团培训科技急需人才。组织开展林草乡土专家选育,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乡土专家队伍。六是组织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国家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开展林草科普活动,打造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培育林草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普讲解人员素质。
二、加快建立现代森林防扑火技术支撑体系
强化森林防火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转化,促进新技术新成果集成示范应用,重点推进雷击火科技攻关,着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新型防扑火装备,构建先进防扑火信息系统,着力构建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完备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
一是继续在大兴安岭集团开展森林雷击火防控二期应急科研项目,做好项目统筹谋划和整体布局,确保项目预期成效。二是在呼中林业局建立现代化综合性的森林雷击火防控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三是加强防扑火装备研发和布局,开展可以承载风力灭火机等小型扑火装备机器人研发。四是利用国家科研项目研发重大防火装备,重点解决小型防扑火技术问题。五是加快森林防扑火技术集成示范,汇聚全国先进实用防扑火技术和成果,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应用示范。六是加快森林防扑火感知系统建设,集成示范天空地一体化火源火情监控技术,加强火源监测监控,统筹抓好雷击火和人为火的监测,打造智能森林防火监控体系。七是开展森林火烧迹地评估恢复研究,确立适合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恢复的森林经营模式。
三、深入开展森林经营技术创新试点
组织实施不同森林经营模式项目,引领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模式创新,完善森林经营思路,探索森林经营方法,设计出符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经营需要的不同模式,促进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健康发展。
一是实施森林经营模式创新,在十八站林业局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国家级推广项目。开展东北天然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结构调整技术示范,建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模式示范区。二是开展西伯利亚红松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构建无公害防控技术屏障。三是组织开展贮木场陈年木材加工剩余物基质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探索不同森林植被区生态修复模式。四是开展大兴安岭林区相关树种林木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组织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五是组织加格达奇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共同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四、助力林区特色产业发展
遴选2-3类适合林区发展、有特色、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遴选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成立科技专家服务团,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推广转化先进实用林草科技成果,最大限度促进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产业发展支撑赋能。
一是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开展羊肚菌、松茸、大球盖菇、松露等珍稀菌类推广转化和持续创新研究。二是推动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依托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组建国家林业草原大跨度胶合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多曲面大跨度梁柱构件数字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建设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木结构产业国家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基地。三是推动林下草业发展,开展林下牧草种植关键技术示范,优选安格斯牛养殖及高营养牧草饲料,促进大兴安岭林区牧草产业发展。四是组织大兴安岭集团相关单位参与组建森林认证国家创新联盟,培育森林认证品牌,助力林产品销售。五是开展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组织林源浆果培育与加工、耐寒经济作物或经济树种、分解林下腐殖质层明显的食用菌或真菌等林下经济技术和成果推广应用。
五、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科学观测网络
加快推进森林生态科学观测站网建设,建立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观测网站,形成全覆盖的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科学观测网络,科学运用生态观测结果,开展生态价值评估研究,建立大兴安岭集团生态观测科学决策体系,提高国有林区森林保护管理水平,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一是优化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站点布局,建设不同类型生态观测站,完成大兴安岭林区生态观测全覆盖。支持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设国家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并尽快纳入国家级站网系统,提升生态观测能力和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价值和保护成效定量评估技术,为生态建设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相关依据。二是开展新一轮大兴安岭集团森林和湿地生态产品评估及绿色价值核算,摸清大兴安岭集团生态产品价值,做到底清数明,彰显生态建设成效和大兴安岭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三是支持大兴安岭集团图强林业局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建寒温带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汇聚寒温带生态保护科技成果,开展集成示范应用。
该项活动由科技司和大兴安岭集团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由科技司分管推广工作和大兴安岭集团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同志具体组织。国家林草局科技口相关单位,黑龙江、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级林草局科技管理部门,北林、东林、南林、西南林、中南林、西北林等六所林业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召开1-2次专题推进会议,研究确定相关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大兴安岭集团要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各林业局要配套设立科技创新专项,保障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要加强典型培育,畅通宣传渠道,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注入集团干部职工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创新热情,投身创新工作,助推大兴安岭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